close

2006/3/24 下午 05:37

朋友問我,出於什麼動機之下,我會去幫助別人?我思考了一下,回答:「是義氣吧!」
乍聽之下,好像我是古代俠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許我的個性受「阿殺力」的媽媽影響很大,從小跟著媽媽做生意,看她跟客人行90度鞠躬禮、帶著燦爛的微笑感謝他們的光臨,還有跟供應商殺價的手腕,非常敬佩她有女性柔情的一面,也有男性氣魄的一面,耳濡目染久了,在我的談吐、行事上,多少可以從我身上看到媽媽的影子。歐!還有長相,爸爸說媽媽年輕時長得跟我一模一樣。
工作期間,幫助別人是我的責任與義務,責無旁貸。不過,再回到校園唸書,我有一種「躲起來退休」的心態,不想插手管別人的事情,也不想要有人找我幫忙,「低調」是我一心想追求的TTCS校園生活方式。漸漸地,有同學找我在禮拜中代禱、畫海報、畫插圖、做這個、做那個......,起初,我不好意思推託,後來,習慣了,就改變心態幫同學做一點事情。在轉換心態的過程中,我發現跟同學之間的互動,似乎變得較頻繁,相對的,我也比較有機會藉由同工,多認識一點對方。
回到「義氣」。
不諱言,這一年我的幫助,是因為跟對方的交情不錯,不忍見對方束手無策,於是為同學做了一些事情;在做事的過程,我心裡有許多的聲音會浮現出來:「看!我好厲害歐!,ㄟ!這個人怎麼這麼沒禮貌,「感謝」這兩個字講的這麼不真誠?......」,另外,也會出現諸如「做在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等等聖經的教導,所以,拉扯戰就盤據在我的心裡,矛盾、衝突糾纏不斷,因此,我真的能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嗎?
不能!
朋友就是見到我怎麼越助人、越不快樂,所以,問了我這一句話:「出於什麼動機,我會幫助別人?」
她告訴我:「用再多的義氣,我總有耗盡的一天,我依舊會想在助人結束的那剎那,等待對方給予我感謝的回應,無論是誠摯的一句謝謝,或是有形的物質禮物......。」「只有動機出於不求回報時,我助人才會真的得到快樂。」
感謝主賜我良友,點出我的軟弱,教我這寶貴的一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ihong 的頭像
    elihong

    格子坊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