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牧者看到路上教會在近兩、三年有許多成長,一方面為教會感到高興,但另一方面也為筆者夫婦憂心,擔心教會內部信徒靈命更新的信仰力量不夠穩,無法負荷龐大的社區事工,容易落入「牧者異動、社區宣教事工也隨之結束」的狀況。針對牧者們對我們提出這中肯的建言,幫助我們再一次回到信仰來深思對教會未來的展望。

 

「就路加的宣教典範可看見,路加之所以提以馬忤斯路途上兩個門徒的故事,是為了表明門徒可以用另一種新的方式來體驗耶穌,就是藉著聖靈經驗基督的同在。聖靈成為催化劑,引導和發動宣教的力量。聖靈的恩賜是參與宣教的恩賜,宣教是聖靈充滿的直接結果。聖靈不但主動發起宣教,而且引導宣教士去他們該去的地方,做他們該做的事。宣教士不能一昧地進行他們的計畫,而是要等候聖靈來引導他們。」[1]

上文David J. Bosch指出,宣教士不能一昧地進行他們的計畫,而是要等候聖靈來引領他們。這三年來,上帝的確帶給路上教會許多恩典,然而無形中,我們卻照著我們的計畫,讓自己與少數同工為著教會事工像陀螺一樣不斷地轉,直至事工沈載量重到壓得讓我們都轉不動了。因此,在近期我們首要做的,不再是增加新事工,而是要在原本的教會事工中,注入更多禱告的時間,等候神帶領我們牧者、信徒一同經歷靈命更新的生命。

  1. 每日讀經、祈禱

我們要與信徒一起每日讀經、祈禱。在近期,我們每週在週報上刊載每日讀經的進度及祈禱內容;每主日禮拜,我們也透過肢體代禱時間,與兄姐一起彼此代禱,讓我們教會的兄姐每天可以用《新眼光讀經》靈修,每主日可以提早半小時來教會預備心做禮拜、服事及祈禱。此外,我們也跟陪讀班主責同工分享,委身於每天提名為一個年級的學生祈禱,我們夫婦則多加上為每一村信徒代禱。[2]

  1. 紮根於主日學教育、品格教育

自2010年起,教會開始成人主日學課程。為了不增加信徒負擔、且能有進一步的信仰教育,長執會通過每個月第二個主日禮拜結束後、愛餐前,上半小時的成人主日學教育。起初課程安排以基督徒七要[3]做第一期的課程規劃。

第二個要轉型的主日學課程,是少年團契。教會計畫將少契轉型為少年主日學,做少年信仰教育。初步以總會《少年級信仰培育教材》[4]做課程安排,佐以培基文教基金會《品格中學教材》,盼望深耕信仰及品格教育,「教一個、領一個、改變一個」。

第三個主日學課程,是兒童主日學。早期兒童主日學使用總會主日學教材、中主主日學教材,但對老師備課跟社區未信主的學生來說,較艱深、困難懂。在主日學會議中,老師建議以《新編幼兒兒童聖經》[5]為教材,用簡單的故事,幫助學生容易記住聖經故事。另外,在陪讀班的課程中,有鑑於學生品格行為偏差的問題,我們需要落實品格教育,因此在近期我們以培基文教基金會《品格教育國小系列》做師資培訓,計畫在新學期,除了陪讀班老師、主日學老師,還有學生家長一同加入品格教育師資的行列,讓學童的信仰及品格隨著年紀一同增長。



[1] David J. Bosch,白陳毓華譯,《更新變化的宣教》,(台北市:中華福音神學院,2004),145

[2] 提名代禱方式:週一為國小、國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路上村(頂廍村)信徒代禱;週二為國小、國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路平村信徒代禱;週三為國小、國中、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福榮村信徒代禱;週四為國小四學生+三成村(外西)信徒代禱;週五為國小五年級學生+二林(新街)信徒代禱;週六為國小六年級學生+長執、陪讀班老師代禱;週日為路上僑代禱。

[3] 基督徒七要:天天讀經、經常禱告、勤赴聚會、努力奉獻、為主見證、服務社會、領人歸主。

[4] 邱瓊苑總編,《少年級信仰培育教材》,(台北市:人光出版社,1997)

[5] 《新編幼兒聖經》,純真出版有限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