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姐向我預約9/16聖德開學禮拜中的分享。

我是1995年入學、1999年畢業。

in幫我算過,15年,用15分鐘分享,平均1年只能用1分鐘帶過。

再回聖德,很多不一樣了。

特別是多了"聖德國中小學"這一塊。http://www.shengte.org.tw/

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大學部。當時,大學部有800-900位的學生。

但如今,卻剩下200位不到......。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雖然如此,"聖德中小學"卻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學校願意將融合信仰的教育往下紮根到國中小的部分,而且令人興奮的是,國中小的立案也即將順利通過,代表未來的聖德,已經蓄勢待發地要展翅高飛。

in給我很多分享的建議,特別是針對大學生,他期待我能對大學生說一些具建設性的話題,而不單只是一股腦講一堆自己感動的見證而已。

以下是我的分享內容:

●從好命說起--

我唸成大博班的老公常說我很好命。

1.在工作上好命。能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又有自我成長的機會。

2.嫁個好老公。

我常在想,我會好命,完全是因為上帝。若15年前我沒有進入聖德讀書,我的人生際遇可能會大大不同,也很有可能,不會如我老公所說的這麼好命。

●在聖德的學習--

我在1995年、15年前進聖德讀第一屆大傳系。15年用15分鐘分享,我大概平均一年只有一分鐘可說。

當初去讀聖德,簡單的原因就是大學落榜,又不想重考浪費時間。我高中同學的姐姐恰好讀聖德,英文很強,因此我拜託我父母讓我去讀聖德。

我家裡很平凡、也是拜拜的家庭。當時我父母同意我去讀聖德的條件是:「讀書時不能信基督教,若相信也不能受洗。」我們約法三章,然後我就開始展開我人生的獨立生活。

1.培養實力:早期聖德規定住校生每天晚上7:00-9:00都要"晚自習",沒有一個人不反彈。大一時,有老師教我們要善用晚自習時間多讀點書、培養實力,老師甚至教我們讀書的方法:preview、view、review。只要掌握這三大訣竅,培養實力一點都不困難。我後來就是利用晚自習時間,預習、複習功課,上課時也學習專心聽課。這個習慣一旦建立了,英文或大傳的課對我來講,就比較容易。我先前的英文文法本來蠻爛的,也是利用那段時間把文法好好重新學起來。

2.認識信仰:當初跟父母有約法三章過,但他們沒有說不能參加社團。當時我們沒甚麼社團,頂多也只有英文查經班可以參加。我大一進去聖德,就開始參加Grandmother的英文查經班,之所以參加的原因,只是圖個可以多練習英文的機會。我生平學會的第一首詩歌"Jesus loves me this I know",就是在那裡學的。後來,也參加詩班。大三大四,也一直在Mr.&Mrs. Mayo的英文查經班。

我當時其實很聽父母的話,我早在大一時就已經被上帝的話給感動、舉手決志,但因約法三章,遲遲沒有洗禮。一直到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在找打工的工作都覺得備感困難,回想起學校老師說,生命可以是有上帝為我們預備前程,自己可以不用那麼地累,因此當時有打定主意,開學回學校後,要去院牧室找楊姐上慕道班。沒想到,大三開學沒多久,楊姐就自動來找我上課。

真正讓我決定受洗的原因,是我阿公的驟逝。我得到從查經班、團契溫暖的關心,特別是唱到"有人在為你禱告"這首歌時,心裡備感安慰。因此,阿公的喪事結束後,我自己就先斬後奏、先行受洗了。那天,正是1997年12月23日。

3.堅持到底:大學四年期間,我們有很多同學書讀到一半就決定休學重考。大家會想重考的原因,不外乎擔心未來拿聖德的文憑沒有出路、找不到好工作,與其讀完四年卻無法謀得半職、不如早早離開聖德回到正規的大學體制中,因此,休學重考的人非常多。我當時沒有別的想法,只想把它讀完。

以我自己過來人的經驗,體會到讀聖德其實可以是很有出路的。但前提是:要"認真學習+讓上帝來帶"。

我在大四時,跟大家一樣在煩惱畢業後的事。究竟是要出國讀書?或留在台灣找工作?畢業前,團契聚會中,某位講員跟畢業生勉勵:"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意,你所需要的,上帝自然會加添給你。"我乍聽這段話,心生感動,內心os問上帝:「這是祢對我說的話嗎?若是的話,請透過講員的口再說一次。」果不其然,講員又講了第二次。我又再os問上帝:「我需要再肯定一次,若這是祢對我說的話,請講員繼續重覆一次。」真的,講員又講了第三次。因此,我開始改變為前途禱告的禱詞,也請上帝繼續開路。

六月畢業前,很高興得知自己是拿第一名畢業。

高興地打電話跟父母分享、邀請他們來參加畢業典禮。但媽媽只問:托福考得如何?她認為我考第一名是"應該的","考托福出國讀書"是畢業前主要得完成的功課。然而,我讓她失望了,因為我並沒有認真準備考托福,她也讓我失望了,沒有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自始至終,大學四年,父母從沒踏進學校一步。每回都是我自己往返中壢-屏東,即使行李再多,也都是一個人走。

父母派姐姐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畢業隔天,我就跟姐姐一起回家。沒考托福、申請國外的學校,讓媽媽很在意。因為她也是認為,我拿聖德的學歷沒辦法找工作,除非再拿個國外的碩士學歷回來。我很快在六月底找到一份工作,七月作了一個月就辭職。八、九月乖乖地去補習班補托福、啃英文。

畢業後的那兩個月,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兩個月。每天被媽媽唸,她深深覺得我浪費她辛苦賺的錢,讀四年聖德換來一張沒用的學歷。我自己心裡暗自決定,我再也不拿家人的錢讀書,即使要出國讀書,我也要靠我自己。

啃英文的日子很無趣,我每天早上從屏東搭火車到高雄補習,準備托福。無趣之餘,突然心生打工的念頭。想起過去曾在報紙上看過世界展望會徵工讀生的訊息,遂打電話給高雄的展望會,詢問工讀生的消息。沒想到,電話那頭傳來令一個更讓我振奮的消息,她們缺"屏東公關專員",而且我的條件"非常地吻合",我想都沒想自己還在準備考托福,就馬上要了相關電話、準備相關面試資料,隔了幾天就跑去屏東的展望會面試。

正式在展望會上工,是1999.10.18。從那時起往後算五年,就是我在展望會得到工作上的成就感及自我成長的生活。那段時間,開拓了我的國際視野以及生命的寬度。從貧窮→有錢,從小地方→大世界,從學校→政府→企業→媒體→志工,上帝在那段時間塑造我,使我能學以致用,也遇到一群好同工、好主管。這也是為什麼我老公說我好命,因為能學以致用,有開闊的工作環境完成夢想,這是一般碩博士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但卻可遇不可求。

2004.10.18離開展望會後,我人已經在南神當神學研究所一年級的新生。

2005.6得到去英國機構實習的機會,7-8月和兩位學長姐在英國生活、實習。

2007.8神學院畢業,受派到彰化路上教會當傳道。開始鄉村牧會的生活。

2008.10.5訂婚。

2009.4.26結婚。

●後記:

能回到聖德跟學弟妹分享,特別是"回到聖德"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讓我很感動的事。

這裡可是我遇見上帝、信仰的啟蒙之處。

雖然很多人很意外,我竟然是讀聖德,聽起來真的是讓人跌破眼鏡的學校。

但,若不是因緣際會下進去聖德,我這輩子恐怕也沒機會認識上帝,讓上帝帶領我走這人生之路。

讀聖德、能認識上帝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收穫,更是我人生蒙福的開始。

感謝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ihong 的頭像
    elihong

    格子坊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