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文牧師提供一個「神學人自傳」的寫作大綱參考,讓我們在宣教史研究小組中分享。
我看過之後,覺得有太多東西可以寫,也供有興趣的朋友寫寫自己的自傳。
一、我的家庭與我的信仰
1.我出生在什麼地方?什麼年代?
2.我的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與社會地位如何?
3.我的原生家庭的宗教信仰是什麼?我怎樣參與在我家的宗教信仰活動?
(比如說:一起拜拜,一起祭祖,一起習佛參禪,一起上教堂,家人的家庭禮拜等......)
在這當中我有何體會?
4.家庭(家族)中對我的信仰成長有影響的人。(包括壞的影響與攔阻。)
他們的影響有哪些?
二、信仰生命的成長
1.我第一次意識到有一位創造宇宙的主宰,在掌管我的生命,是什麼時候?
那時我心中有怎樣的感覺?
2.第一次聽到耶穌基督的名字,是在怎樣的情況下?
對這位基督,我當時有什麼想法?
3.在什麼時候,你開始成為一個追隨基督的人?
你怎樣確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
4.受洗與堅信禮的年代或日期、在哪一個教會、由哪一個牧師行的洗禮或堅信禮。
「成為陪餐會員」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5.(若是自小就是基督徒)青少年時候的我,在教會裡所經驗到的信仰生活是怎樣的?
唱怎樣的詩歌(還記得哪幾首)?
有哪些教導深植我心,是至今的信念?
6.有哪些教會的長輩塑造了我的信仰?
談談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典範。
7.(若是成年後才決志的)誰曾幫我踏入教會的大門?
他們的信仰對我的信仰形塑有何貢獻?
8.時代精神與價值觀的變動,對我的信仰有何影響?
哪些世界與本國發生的大事震撼過我?
9.列舉青年時期曾深深影響我的信仰的書籍、電影、詩歌等。
10.我的「台灣人意識」的浮現或消失,與我的信仰生活是否相關聯?
我所屬的信仰團體對台灣主體性堅持,有成為我的信仰的一部份嗎?
三、我的神學觀的建立
1.開始對神學感到興趣是什麼時候?
那時對神學有怎樣的想像?
2.進入神學院的決定是怎麼下的?
3.接受神學教育的過程,與你自己本來的想像差多遠?
在神學院裡受到的衝擊有哪些?
4.有哪些挫折讓我與上帝之間有激烈的對話?
5.「追隨基督」對我而言,現在有怎樣的意義?
6.有哪些聖經節可說是我生命的標語?
有哪些聖經節準確的描寫了我的屬靈處境?
7.我覺得哪一些神學家的論述,比較能準確地述說出我所認識的上帝?
8.我的信仰體驗與我所屬的教會傳統之間,有何緊張的關係?
9.當我說我是一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道者時,我想要人家在我身上看到什麼特質,是足以代表這個教會的精神的?
四、展望未來
1.我的哪些弱點可能成為我的絆腳石,影響到我與上帝、與人的關係?
我要怎樣來面對這些弱點?
2.對我所屬的教會(PCT),我有什麼樣的願景?
3.我期待自己的生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成為世上之鹽、地上之光?
...................................................................................
這些問題,是不是很好?
很值得深思、並好好寫下來。
我也另闢一個「神學人自傳」的file匣,打算好好寫寫、回答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