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在廣播中,聽到一位父親對"資優班"的定義:「資優班--資源優勢的班級。」
從小到大,我們被"分數"分班。
放牛班、普通班、資優班。
在普通班的我,上不去資優班、但也被教導不要跟放牛班的學生有所往來。
久而久之,對資優班的學生望之卻步、對放牛班的學生則敬而遠之。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資優班的人,也有讀到精神分裂的地步;
而放牛班的學生,也出不少教授、狀元。
至於普通班的呢?各行各業都看得到我們的身影。
我很喜歡廣播中,這位父親對資優班的定義:資源優勢的班級。
這位父親告訴就讀資優班的女兒:「妳是讀資源優勢的班級,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資源讀書。相對地,要將妳所有的資源,與別人分享。」
這位父親的女兒,從國中開始就跟著父親到偏鄉當課輔志工老師。直到現在,讀大學了,還組偏鄉服務志工隊,每逢寒暑假就跟同學們下鄉服務。
他們所做的,不是展現他們身為"資優班"、以優勢的姿態要去偏鄉"付出",而是,要將他們從"資優班"所得到的資源,帶到偏鄉中與人"分享"。
除了欣賞這位父親跟這群願意下鄉分享的大學生,也更期待,我們國家的教育,能夠不再以"分數"的高低將孩子們分類,甚至不公平地對待孩子們。
期待更多坐擁高資源的名校學生,要知道,你們所擁有的,部分是政府從剝削偏鄉、私校資源所得到的,願教育教會我們每一個人,珍惜所有、也分享所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