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小聽我爹一講起政治、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都會以國罵作為起始句,好像沒有幹譙一下,無法抒發內心的鬱悶。

但是我娘很不喜歡我爹這樣,也常跟他說,如果政治會讓他這麼不悅,那就不要看新聞、不要買報紙。

我跟我媽一樣,很不喜歡聽到國罵的字眼。特別是這些國罵,都是問候對方的阿娘、或者對女性很不尊重的語彙,聽多了,火都會冒上來......。

最近搬到教會隔壁的民房暫住,感覺上,更貼近村民的生活。

爲什麼這麼說?因為教會的圍牆把教會與村莊一分為二,我們住在教會牧師館內,好像住在高塔裡的公主與王子,不知民間疾苦。如今,搬出教會,也走出圍牆外,對左鄰右舍、村莊的作息,又更認識了一點。

回到國罵。

目前我們的辦公桌,就放在民房內的一樓。不用出門,就可以知道左右鄰居的狀況。

比方說,我們對面是一間機車行,他們大概每早6點多就會開門營業,然後會打開電視、聽新聞。接著,就會聽到村民陸陸續續去他們店裡修機車,也彼此寒喧問暖。

最讓我跟in桑在工作中lag幾秒、彼此對望的時候,就是聽見街上出現男人在國罵的聲音,一整串國罵出來後,才接著譙政府、譙ooxx......,好像沒有這樣不吐不快、無法紓解心裡的鬱卒。

兩年前,我們也曾因為學生用國罵作為跟老師講話的起始句,然後引出喧然大波......。

當我們了解事情的經過,才知道學生沒有意思要罵老師,一切都只是「好玩」。

但是對方剛好是來我們這裡打工的女老師,頭一遭遇到學生拜託她事情卻先譙她,令她非常地不悅,最後戰火延燒到雙方家長的身上,我們也得出面了解與處理。

的確,這個學生真的沒有意思要罵老師,一切都只是好玩。我們漸漸熟悉村莊在地人的講話方式後,就更加明白,國罵是語助詞、起始句,一定要講個幾句出來,後面的話才能接著繼續講,不然,力道不足、會言不及意。

學生們有樣學樣,大人用這樣的方式講話,他們也跟著學。也難怪我剛來時,規定學生不能說髒話,但卻有學生舉手說:「老師,你說不能講髒話,但是我家裡的阿公、爸爸、左右鄰居都這樣說話啊!

學生說的是事實,我們也常發現,學生在公開場合不會講髒話,但是私底下,一個比一個會講,而且不管男女都講得嚇嚇叫。

我常在想,到底我應該要繼續堅持學生,不再用國罵當作起始句、語助詞講話或罵人?

或者,我就順應地方文化(不,應該說台灣文化),讓學生自由發揮?

想到最後,我想,我還是要繼續堅持讓學生拒說國罵,避免未來,他們又因為國罵,而引起別人不必要的誤會與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