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服務"弱勢"家庭進入第四年,我對弱勢有不一樣的看見。

當初教會弱勢家庭課後陪讀班的成立,的確是為了服務"社經地位相較低、家庭經濟狀況相較差"的家庭,不可諱言,也是希望要向他們傳福音。

免錢的課輔,吸引了不少家長。

有些家長,我們家庭訪視後都知道,他們家既不屬外配家庭、也不是中低收入戶、也不算單親家庭,孩子的父母不但健在、還有穩定的收入,但在家庭弱勢的選項中,硬要勾「家境清寒」。

看到這種情形,我們還是把這些學生收了下來。

為什麼?

我從這些家庭所反映的現象,得出另一個「弱勢」的定義:心靈相較匱乏者,心靈匱乏、慾求不滿。

因此,這些出自心靈弱勢家庭的孩子,我們一樣關心,同時也讓他們知道:「妳們所有的比別人多太多了!!要學習珍惜所有。」

另外,我對「弱勢家庭」的傳統定義也越來越感冒。

是誰說外配家庭就是弱勢家庭?人家外配媽媽只是不會寫我們中文、講我們國台語,就像我們不會講外配媽媽的母語一樣,若要以此定義外配家庭子女就是弱勢家庭,有欠公道。

單親家庭,也不見得就是弱勢家庭!我的舅舅,雖然是單親撫養子女,但依舊把子女教養得很好、衣食無缺。

聽到"弱勢"的需要,大部分的人都會願意掏出錢包,用力贊助一下。

特別逢年過節時,最喜歡送小朋友禮物。

這個送、那個送,送到最後,有些孩子開始挑剔禮物,心靈弱勢的破口,越來越大洞。

上週聽到雲林樟湖國小廖校長分享,其中一句話說:「讓弱勢者出來幫助別人,他們就不再是弱勢了!」

真是一句令我受益良多的佳言。

並且加深我「弱勢家庭課後陪讀班」的社區事工一定要"轉型"的信念。

「讓弱勢者出來幫助別人,他們就不再是弱勢了!」

不管是經濟弱勢、心靈弱勢,我們要帶這群學生用多元的方式去"服務"別人,

讓他們知道,他們真的一點都不弱勢。

求主助阮氣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ihong 的頭像
    elihong

    格子坊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