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很認真的看公視-司馬庫斯紀錄片。

(http://www.pts.org.tw/smangus/chi/Storych.html)

我沒有去過司馬庫斯,

但曾經在2007年跟阿嘎一起參與司庫櫸木事件的抗議活動(http://elihong.pixnet.net/blog/post/5063378),

從此,對司馬庫斯很有感覺。

IMGP1216.JPG   


紀錄片中,有許多讓我感動的紀實。

1.傳承:

成年禮--部落族人帶著即將國小畢業的男孩子在森林中夜宿,帶孩子去看巨木、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山林、引導孩子學習打獵、與孩子們一同引吭高唱祖先所教的歌......。

印象很深的是,有位長輩告訴孩子說:「我們以前是沒有文字記錄的,都是靠祖先教我們、一代傳過一代,所以今天我們把從祖先那邊學習到的教給你們,你們一定要把今天所學到的牢牢記起來,以後告訴你們的子孫。以後我們的部落就要靠你們來守護了......。」

農作--另外,傳承的還有辨別小米的功課。課堂中,請部落的老阿嬤教孩子如何辨別不同種類的小米,紅色的米、白色的米、......各種小米都有不同的名稱,老阿嬤要孩子記住這些不同的小米,因為小米是餵養族人很重要的食物。

語言--無論在生活上或課堂中,可以看見無論老小都使用自己的母語講話。在禮拜堂做禮拜,也是母語為主。不過令我感到特別的是,紀錄片中一段婚禮的誓詞,牧師竟然用華語帶領著新郎與新娘誓約,還有,詩班獻詩也是唱華語歌......,或許為了配合越南籍的新娘。總之,看到她們這麼會講母語,哇,我們講台語的台灣人真的該檢討了。

2.共融共生:

部落的經營,是共融共生、共同經營。每天早上有一起禱告時間,然後大家再一起工作,無論是民宿經營或農作,部落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一起工作,每個月領同樣的錢。男女各有不同固定的薪水、女高於男,因為族人覺得女人的工作比較辛苦。另外,若結婚,還能得到20萬元的補助津貼。

這樣共融共生的生活,讓我想到聖經使徒行傳2:44-47「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 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能夠一起過共融共生、凡物公用的團體生活,我想,司馬庫斯可說是少數中的少數了!也難怪這個部落會被稱為「上帝的部落」!

3.危機:

不是每個族人都願意加入部落共同經營的組織,紀錄片很中立的報導出司馬庫斯有另外一群人,他們不希望把祖先留給他們的土地成為公有,因此有些人想要另外成立露營地,賺觀光財。在部落中,這群人無形中跟共同經營的族人對立起來,也讓共同經營的族人擔憂,未來有心的財團會藉著另一方,而順利地進駐到司馬庫斯。這是共同經營的族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也是我很擔心的。

財團將國有土地BOT的例子,不勝枚舉,真希望上帝保守司馬庫斯,免於財團的覬覦,脫離財團豺狼虎豹之手,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幫助司馬庫斯的每個人,看重部落共同利益勝於私人利益。

※進一步認識司馬庫斯--http://www.smangus.org/

....................................................................................

回到自己所服事的土地--路上庄,我們各村有各村的社區發展協會,但是大家還甚不明瞭發展協會的功能。

我會覺得,無論是路上庄或台灣各地,我們都比較像司馬庫斯那群不願意共同經營的族人,大家各顧自己的利益、隨人顧自己。

當鄉村漸漸沒落、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時,我不禁在想:

當地人或移居外地的"僑民",大家對自己原生、原長的土地,是抱著甚麼想法?

會有多少僑民在外地賺大錢後,還記得自己的故鄉還有老一輩、下一代?

會有多少在地人,在茶餘飯後願意花一點力氣,關心一下自己村莊內的發展、厝邊隔壁的需要?

當無法得到人助、天助時,自己是需要先站出來自助。

司馬庫斯如此,也希望,有一天,路上庄也能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