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5/23 下午 11:59

停水PART II進入第二天,據說這次不是水管破裂的問題,詳情學校當局仍在調查中,從第二波停水事件,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的故事。
陳同學是高中教師,他在收納物件、定期檢查這方面非常有研究,而且相當的落實,例如:家裡水塔每三個月要清洗一次,醫藥箱與防災包每半年要檢查一次,儲藏室的物件要分類並貼標籤、並在電腦裡建檔,......等等,陳同學不僅在他自己的小家庭做這種完善的家庭工作,他的善舉也嘉惠到他父母的住所、姊姊的個人資料及住處;據陳同學說,做這些事情一點都不麻煩,更重要的是,一目了然的收納幫助他節省很多找東西的時間,定期檢查則為他省掉許多不必要支出的金錢,所以無論在時間或金錢上,他都創造了雙贏的局面。
在神學院學生需接受各門神學知識的造就,師長也一再強調神學生需要被訓練具有「台灣社會先知先覺」的洞見,但是在神學院裡頭的日常生活,無論學生或老師、同工,我們都甚少被提醒「定期檢查」的重要性,無論是進行式或未來式的事工、報告,都持續不斷地將我們每個人往前拉、再拉,除非遇到了狀況、問題時,我們才會停下來,請專家幫我們檢查問題出在哪裡,花錢解決、修繕後,再繼續被計畫、事工、報告往前拉、再拉。
這樣的狀況,週而復始的出現在我們的神學院生活裡頭,後來我發現一個相當令人玩味的事實:「繼續這樣下去,我們永遠都只能活在先知與先覺的神學夢想中,卻無法踏在台灣社會真正問題的地球表面」,也就是說,我個人認為,要訓練學生具有先知先覺的洞見,是需要在「定期檢查與修正」不斷地做、做、做,如此一來,我們個人才能真的知道問題所在、解決之道,而不是還需要假他人之手、花錢請其他先知先覺為台灣診斷病因。
另外,要具有先知先覺的洞見,也要把務實的生活死角考慮進去。舉例來說,學校為促進跟社區關係,將校園四周圍牆打掉一半,揭開南神校園面紗,幾個月來,確實有許多民眾看見南神之美,在清晨、傍晚、週末假日進校園運動、散步,在硬體的環境上,南神的確跟社區建立美好的互動關係,但美中不足的是,民眾不止清晨、傍晚、週末假日進來南神散步,連深夜時間,也都會有一、兩位陌生人,還在校園內逗留,這種狀況,曾經嚇壞了因週六教會實習晚歸校園的女同學。於是,大家的警覺心來了,學生會幹部呼籲同學週末出入大樓要記得鎖好喇叭鎖,校方則鎖上開放式的廁所、避免陌生人藏在裡頭,近日也在黑暗的校園中增設兩座小路燈......。這樣看來,我們似乎既能維持跟社區的友好關係、又能兼顧到學生的校園安全,然而,這些事後的補救方法,真的有幫助到社區居民及校園學生嗎?
要訓練學生具有先知先覺的洞見,非常的不容易,特別在這個詭局多變、充斥謊言、政黨惡鬥的台灣社會中,神學生、牧者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於是乎,我在想,神學院的教授應該是要具備多年的牧會經驗,而後在神學院帶著學生做神學時,才有先知先覺洞見的說服力。
以上淺見,請各位看官給予批評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ihong 的頭像
    elihong

    格子坊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