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路上教會早期對外的宣教與關懷,早在1985年左右,謝金鎮長老協同戴惠喆傳道開設「福榮托兒所」,努力耕耘兒童教育,但隨著戴惠喆傳道離開,托兒所很快地也關閉。後來,在楊麗玉傳道任內,於2005年開始周末兒童營,2006年透過竹塘教會跟政府申請多元就業開發人力一名,遂開始週間課後陪讀班事工。


  1. 弱勢家庭課後陪讀班[1]及家庭訪視

筆者就任後,也接續前任傳道的社區工作,深入了解社區結構後,發現會繼續留在路上這裡的青、壯年人,過去普遍沒有接受較高的學校教育,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多以勞力居多,否則就是找不到工作、在家裡借酒澆愁,而他們配偶以外籍居多,衍伸的問題是無法教育下一代。另外,青、壯年這一輩的父母親,多半是高齡、不識字的老人家,有時青壯年這輩外出工作,孩子就留給老人家照顧,隔代教養的問題,除了阿公阿嬤沒辦法教孫子功課,更嚴重的是,阿公阿嬤疼孫、捨不得罵、捨不得打,因此,這些金孫相較下也不易管教。

筆者2007年接手課後陪讀班,當時穩定出席的孩子,約莫只有5位,筆者白天忙教會的工作,到下午及傍晚,就要當陪讀班的老師教學生功課,長期下來,筆者覺得蠟燭兩頭燒,教會事工及社區事工無法兼具。感謝主的恩典,從2007年12月起,上帝開始注入滿滿的恩典給路上教會陪讀班,許多社會福利單位提供資源給我們(見表五),讓陪讀班在同工的量及教學的品質上,都能穩定成長,此外,從2009年9月起,教會還增設國中陪讀班。

因為人力及資源的增加,也幫助教會可以從陪讀班做切入點,同工們除了可以關心學生,每學期進而做家庭訪視、關心學生家庭狀況。

(表四)是課後陪讀班從2007年~2010年的成長情形。國小學生數從2007年的5名,至2010年增加到30名。值得一提的是,同工人力增加是上帝給路上教會非常大的恩典,因為路上教會地處偏遠,還能找到願意來兼職或志願服務的同工,實在是上帝美好的安排。加上教會本身有黃佳音執事可以成為全職同工,也顯示出教會看重社區宣教工作。

(表四)

學生數

陪讀時間

人力

資源單位

2007

國小5名

每周二~六

中午12點~晚上8點

全職:1名

兼職:2名

志工:1名

CCRA[2]

2008

國小5~10名

同上

全職:1名

兼職:3名

志工:2名

CCRA

彰化YMCA[3]

2009

國小10~15名

國中8名

每周一~五

中午12點~晚上8點

全職:2名

兼職:8名

志工:5名

CCRA

彰化YMCA

彰化基督教醫院[4]

2010

國小30名

國中10名

同上

全職:4名

兼職:12名

志工:7名

CCRA

彰化YMCA

彰化基督教醫院

 

(表五)2007~2010年路上教會課後陪讀班資源表

 

  1. 父母讀書會及路上厝聖誕園遊會

2008年9月,有鑑於課後陪讀班之兒童,其家庭有教養的問題,透過陳淑悅老師(筆者的婆婆)協助,每周四下午2點聚會。每次聚會約有6位左右的家長參加,所使用的教材為總會所出版的《小羊月刊》[5]。小朋友看《小羊月刊》、家長看《小羊媽媽》,兩本刊物內容連貫,是一套很棒的親子教育刊物。每次聚會,由讀書會成員輪流主理、分享讀書心得;此外,讀書會起初剛成立時,成員們較少主動分享,但半年後,筆者發現,成員們漸漸敞開心,主動分享家庭問題、教養孩子的問題、或者生活難題,同時,其他成員也很願意傾聽、提供解決之道,因此,父母讀書會成為家長們在偏鄉教養孩子一個很好的支持性團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參加者雖然是學童的父母,但都屬較健全家庭的家長,反而弱勢家庭父母參加者少,教會原本要透過父母讀書會實施弱勢家庭父母教育的理想,遂難達成。

然而,上帝還是沒有放棄這群弱勢家庭的父母們。2008年開始,我們以讀書會為主體,籌備第一屆路上厝聖誕園遊會活動。讀書會成員們邀請陪讀班學童家長,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個家庭認養一個攤位,藉著聖誕園遊會,活絡親子及社區情誼。第一屆遊園會,路上厝來了大約200位居民,一起共襄盛舉;2009年第二屆路上厝聖誕園遊會,攤位比第一屆多,一起來逗熱鬧的居民也比第一屆多了一倍!除了陪讀班,透過父母讀書會及每年的路上厝聖誕園遊會,社區居民對路上教會認同度漸漸提高,對基督教的排斥感也漸漸減少[6]

  1. 急難救助補助

由於教會對社區無編列急難救助金預算,但在村莊居民的確有這方面的需要,經過CCRA中華基督教教助協會的幫助,讓教會可以轉介個案、協助個案向CCRA申請急難救助金。從2008年開始,教會協助三個個案申請急難救助金,舉凡因工受傷經濟陷入困頓、喪葬補助、及醫療補助,從信徒到社區居民,筆者都傾力協助申請。

  1. 數位好厝邊電腦教室

另外,中華電信基金會在2009年欲在彰化縣偏鄉設置「數位好厝邊」電腦教室,減低城鄉數位落差,基金會探聽到教會從事弱勢家庭課後陪讀班,有意跟路上教會合作。從2009年5月接洽後,筆者跟教會長執會討論、禱告,7月一同去菁寮長老教會探勘過後,長執們敞開心願意接受這份合作事工,加上筆者的先生陳澤胤傳道8月一同受派來路上教會服事,同年12月,中華電信就將10台電腦、網路等設備都架設完畢,隔年2010年1月正式啟用、上課,還派交通大學的8位志工來辦寒假電腦營。目前基金會更陸續帶許多資源給路上教會,為教會、社區注入活力及生氣。



[1] 路上教會弱勢家庭課後陪讀班對「弱勢家庭學童」的定義為:單親、隔代教養、嚴重失業、中低收入、外籍配偶、孩子課後無人陪伴或輔導功課。

[2] 從(表五)2007~2010年路上教會課後陪讀班資源表中,可看見從CCRA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而來的資源有三種:分別是國小陪讀班、多元人力及國中陪讀班。

早從2007年12月,CCRA補助教會每個月1萬元照顧10名「弱勢家庭學童」的課後陪讀費,2008年9月起調整1.2萬元/10名學童,2009年9月再調整為1.8萬元/15名學童。教會依照該機構所規定的核銷方式,增加課業輔導、才藝老師(音樂、體能、美勞),多元學童的學習;此外,每周一~周五也供應學童晚餐,避免學童回家遭挨餓之苦。

國小陪讀班階段性的目標是:協助回家作業完成、幫助孩子功課跟得上、學習做家事、學習好品格、培養才藝等五大項,學生來陪讀班能完成功課對陪讀班來說是基本任務,我們主要任務是要學生能「學習好品格」,因此陪讀班很注重每天晚上用餐前學生輪流帶領謝飯禱告、每周五晚上的「主日學」,從生活及信仰帶領學生品格學習。同時,學生每天回家前也需要打掃自己的教室環境,每周五主日學課程結束後,還要一起打掃禮拜堂,藉此影響學生要愛護、珍惜自己所居住的環境。

2009年9月,CCRA協助教會成立國中課後陪讀班,主要銜接從國小陪讀班升上國中的弱勢家庭學童們。目前服務10位學生,依規定學生需要參加每周六晚上的少年團契,栽培品格及信仰,但是這部分落實仍有困難,是目前同工們正在思考如何解決的課題。

CCRA除了經費上提供援助,另外也協助教會跟政府勞委會申請多元人力。多元人力的素質參差不齊,特別在偏鄉,更難找到適合陪讀班能陪又能教的同工,感謝主的恩典,目前陪讀班有兩位很棒的多元老師-紀素梅及陳麗娟,她們各擔任陪讀班裡1-3年級、4-6年級的班導師,除了指導學生功課、輪流煮晚餐、協助環境整理,更重要的是,雖然不是基督徒,但都是相當有愛心的好媽媽,願意傾聽學生心裡的話,每周陪讀班會議中,她們也一同禱告、討論,是上帝帶給教會陪讀班很大的祝福。

[3] 我們的全職同工,除了這兩位領政府薪水的多元老師外,還有目前在教會擔任執事的黃佳音老師。早期她是教會培訓司琴的老師,後來在2008年7月,教會得到彰化YMCA每個月2萬元的補助,加上當時黃佳音老師離開幼教職場,教會遂邀請黃佳音老師來陪讀班擔任兼職老師,隔年2009年9月起從兼職轉為全職同工。是目前教會陪讀班的主責同工,負責陪讀班行政、會計核銷及總務,訪視兒童家庭,同時還是學生們眼中的訓導主任。

[4] CCRA提供陪讀班老師鐘點費與部分餐點費,另外,補助學生評量、點心及繪本的單位,就是彰化基督教醫院。也因為有彰基的協助,陪讀班才能有教材讓學生們的功課能夠跟得上,同時,教會也善用這筆經費,增加學童的課外讀物和繪本,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5] 《小羊月刊》,李位鼎總編,(台北:使徒出版社),雙月刊。

[6] 早期社區對基督教敵意較深,長輩不願意讓孩子來教會寫功課,深怕教會會對學生洗腦、強迫信主。後來教會對社區門戶大開、處處表現善意,家長們現在也會呷好逗相報,會轉介教會資源給他們的親友、厝邊隔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i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